追蹤-太陽測方位
以下由中央氣象局提供
太陽測方位你是不是以為太陽每天都從正東方昇起,從正西方落下去呢?事實上並不完全這樣,依季節的不同,太陽昇起落下的方位也不同,在北半球,太陽的方位大致如下:
1.春秋兩季,太陽上午六時縱東方升起,九時在東南,十二時在正南,下午三時在
西南,六時落在西方。
2.夏季,太陽從東北東昇起,從西北西落下。
3.冬季,太陽從東南東昇起,從西南西落下。
時錶測方位
使用的手錶必須有長短針,測量方法分為「外南法」和「中北法」兩種。把這首「時錶定方位」歌學會,你就知道什麼是「外南法」、「中北法」了。
其他測方位方法簡介
利用月亮辨識方位的要訣:
(一)上半夜(12點以前)看到的弦月,必定是上弦月,且亮的一邊是西方。
(二)下半夜(12點以後)看到的弦月,必定是下弦月,且亮的一邊是東方。
(三)滿月時,月亮在黃昏後,從東方升起;清晨,則從西方落下。
每月的月形變化表
藉太陽測方位補充說明
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裏都有一天,是以晝夜的長短來定名的節氣,那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天。春分和秋分是晝夜平分的日子,晝夜各為十二小時。夏至是晝長夜短,冬至是晝短夜長。春分以後,白晝漸長,到夏至那天,白晝最長。秋分以後,白晝漸短,到冬至那天,白晝最短。利用太陽測出方位的方法是:
太陽的位置:
但是,這是以春分、秋分為基準而定的測法。晝夜有長短之分時,太陽的方位,就略有變動,例如:夏至:(六月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時,在臺灣省嘉義、瑞穗,所看到的太陽,就在頭上正中,不偏不差;因為嘉義、瑞穗兩地,都是在北回歸線上的市鎮,所以有這種現象。冬季的太陽,升時較遲,落時較早,因此,上午六時和下午六時的方位,就不是正東、正西。可是,上午九時,中午十二時,下午三時的方位,仍然是在東南、南、西南約三個方位。
台灣四季太陽仰角與方位圖說
地球繞日運轉,憑我們肉眼直覺所見,好像太陽在天球上運行,一年繞天一周。太陽繞天一周的軌跡,叫做黃道。因地軸傾斜,黃道與赤道相交23.5°的交角。每當春分、秋分時,太陽經過黃道赤道交點。這時太陽出於正東,沒於正西。春分後,太陽沿黃道北移,夏至時到達黃道最北(+23.5°),即北迴歸線上。這時太陽出於東北,沒於西北。秋分後,太陽沿黃道南移,冬至時到達黃道最南(-23.5°),即南迴歸線上,這時太陽出於東南,沒於西南。太陽在這一年中,南來北往一回復,就是一年,也叫做回歸年,這就是造成地球上四季寒暑的原因。
下圖依北緯25度畫出太陽出沒,仰角(高度)及方位圖。當太陽上升時,太陽方位角隨高度而變化。過中天之後,即是下午時分。下午與上午對稱。本表係根據英國ALT-AZIMCTH TABLES,按地理緯度及太陽赤緯計算,時間係地方視太陽時,方位角起點以正北起算,上午由北向東量至南,下午由北向西量至南。以供臺灣地區各地民眾參考。
(本資料選自天文日曆,中央氣象局編印)
台灣四季太陽仰角與方位(可參考台北市立天文台出版之天文年鑑或中央氣象局出版之天文日曆)
動日晷製作法:
日晷的原理:
日晷古代稱日晷儀,是依照日影測定時間的一種儀器。古代用日影測時的方法,是利用一塊白玉平版,在版中央豎一傾斜的銅柱,銅柱連接平版處為南,銅柱上端指向北。地球不停地轉動,陽光普照在大地,把銅柱漸次移動的影痕,刻在白玉平版上,就可以做為記時的標準了。
製作活動日暑:
器材:木板、塑膠板或硬紙板(任選一‥種),鋸子、尺、小刀、鉛筆。
製法:
a活動日暑的規針角度,應按各地緯度而異,臺灣地區緯度範圍為二十二到二十五
度,屏東約二十二度,台北約二十五度,我國中部地區包括上海、南京、漢口等
地為三二度,北部地區如北平、西安、迪化等地為四五度,東北地區如哈爾濱、
漠河等地為四五度。
b用木板或塑膠板,按照附圖放大,鋸成指針。
c用一塊長方形木板、硬紙板或塑膠板做底板,依照規針的角度,將時數刻畫於底
板上。
日晷指針(二五度)如右圖:
正北與磁北
事實上,正北與磁北不一樣,這就是產生磁差的原因。正北在地理上的北極,是北冰洋中間的一個點。磁北是由地球本身磁場所決定的,在加拿大東北方,距離正北大約一千哩(即英里。一埋合我國標準制一六O九‧三一五公尺)。羅盤磁針在正常狀況下總是指向磁北而非正北,因此,總會出現或大或小的偏差,這要看在什麼地方使用羅盤。如果在較遠的南方「赤道以南或南半球」使用羅盤,只會出現較小的磁差,因為對於這個距離來說,地理北極(正北)和地磁北極看來很接近,當然,如果羅盤恰好在連接著這兩個北極的直線上,就不會有任何磁差。
(即將補圖)
陸續新增中...敬請期待
FireFox Photo
敬請期待
留言板
點表情符號會有多款火狐狸
張貼留言